当前位置:首页 -> 备考报考 -> 备考心理》:谁剥夺了中小学生的成长快乐

谁剥夺了中小学生的成长快乐

副标题:  作者:【】  所属:备考心理】  关注:0次  分享到:


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界的老大难问题。教育部发出《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》,严禁中小学校利用假期时间补课。“禁补令”颁发之后,教育部又在相关文件中加以反复重审,各个地区也出台措施加以落实,甚至不惜采取暗访、随访、..
    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界的老大难问题。教育部发出《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》,严禁中小学校利用假期时间补课。“禁补令”颁发之后,教育部又在相关文件中加以反复重审,各个地区也出台措施加以落实,甚至不惜采取暗访、随访、接受举报、教师罚款、校长撤职等方式加以治理。即便如此,补课行为从来就没有禁绝过。在“禁补令”高压态势下,一些学校将补课地点从校内搬到校外,用别人的场地补自己的学生;一些教师在家中办起“私塾”,课内教学、课外补习;一些教师一边在学校“务正业”,一边到私立或其他公办学校去“走穴”。不仅公办学校顶风组织学生补课,社会上各种“课后班”、“托管班”、“补习班”、“文化学校”也应运而生。谁剥夺了中小学生的成长快乐?      一、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。      在高考指挥棒下,升学率的高低深刻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声誉、地位及生源;同样,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为突出“政绩”,以升学率的高低决定对各个学校人、财、物的投入,以及对校长和教师的褒贬和奖惩。因而,提高升学率实际上已经成为包括学校、家长、教师乃至政府在内的一种“集体无意识”或“集体冲动”。尽管国家严禁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,严禁在媒体上宣传炒作升学率,禁止以分数、升学率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成绩,但这些禁令在现实中却显得十分苍白无力。每年高考、中考成绩出来后,我们都能在不同的媒体上看到,“某某学校在高考、中考中居全市全县第几”的宣传炒作。甚至有的地区在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上,公开点出中考前十名和后十名的学校,并将总结材料刊印分发各学校。各个学科也是如此,对平均分、及格率、优良率等进行排名、分析。这给地区、学校造成很大压力,而这些压力经层层分解、转嫁,最后都落在了学生身上。      二、缺乏有效的“减负”手段。      面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查处,许多学校都会祭出“两张皮”:素质教育是一张“政治皮”,应试教育是一张“政绩皮”。一些学校虽然取消了期中考试,但取而代之的是单元考、月考、季考,学生的精神压力和负担并没有得到真正改善。部分教师素质不够高,不去通过改进教学提高质量,而是采用加班、加点、加压的办法,延长学习时间,不惜采用“满堂灌”、搞“题海战术”、打“疲劳战”,用频繁考试威逼学生学习。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漠视,教师的权威性得到无限张扬。另外,各相关及无关部门都要向学校提出搞“专题教育”的要求,各种机构的课题组都要向学校摊派实验任务,一切都要“从娃娃抓起”,什么都要有课本、进课堂、占课时,学校及学生不堪重负。各类文件对教师教学常规作了详细的规定,其中对学生作业批改有这样的规定,“作文’八大八小’、各个学科都要有一定量的作业”等等,给一些教师造成误导,有的教师追求的不是学生作业的质量而是数量,觉得数量越多就越显得优秀。这无形中又给学生加重负担。      三、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。      我国人口众多,就业困难,优质教育资源一直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。而政策性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,特别是对私立学校的政策倾斜,大力支持私立学校招生,遏制了公立学校的发展,是导致近年来公立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原因之一。尽管“重点校”制度已经废止,但这些学校仍在,业已形成的学校间不平等竞争环境依然故我,许多地方以建设“示范校”、“实验校”、“合格校”等种种名义,继续在人为地制造和扩大学校差距。这种“扶强抑弱”、“劫贫济富”的政策,造成学校系统的两极分化,助长了学校间的恶性竞争,并最终转化为学生残酷的学业竞争。      值得期待的是,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明确,“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”。这也意味着,减负不仅是家长、老师和学校的任务,也成为政府的职责所在。这份职责意味着,各级政府需要为孩子的健康快乐负责,为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提升负责,为整个民族国家的教育水准负责,而不是简单为了分数,为了脸面。也意味着,政府可以从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入手,自上而下,让学校、老师、家长一齐把孩子身上沉重的书包卸下来。纵观国家政策,当前的“减负”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要点:      一是各级政府要摆正政绩观,均衡办好每一所学校,不得向教育部门下达升学指标,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;      首 页上一页下一页末 页    二是教育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校际联考,不得按升学率或考试成绩进行区域间、学校间的名次排队,不得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;      三是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,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、难度和课时,不得擅自提前复习迎考和延长学生上课时间,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,不得为组织文化补习活动的机构提供宣传、动员、代收费、代组织、提供教学场地等服务,不得以补课的名义讲授新课、赶进度,不得擅自组织学生购买或推荐各种习题集、练习册等应试材料;      四是学校统筹学生每天各门课程的作业量,小学生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,初中生控制在1.5小时左右;      五是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活动总量,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;      六是要建立发展性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,不得在学校、班级和家长会上公布班级或学生的成绩,不得按考试成绩为班级或学生排名次,不得按成绩分类编班;      七是教师不得强制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补习,不得向学生推销、推荐教辅书和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商品,书刊发行单位不得向学校搭配销售或者强行推销中小学教辅材料;      八是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,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实践教育基地要依法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;      九是要加强督导工作,对违法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者给予处理,并将督查结果向社会公布;      十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,设立投诉举报电话,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投诉或举报,对于投诉或举报的问题,一经查实必须给予责任追究。首 页上一页下一页末 页
点击搜索与:相关的内容

    相关内容

    推荐内容

    热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