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图书馆缘何门庭冷清
副标题: 作者:【】 所属:【备考心理】 关注:0次 分享到:
来源:中国中学生报 不久前,本报记者在山西太原市某中学采访时,发现放学后该校旁边的小书店生意红火。一名初二同学告诉记者她经常来买书,而学校图书馆却几乎不去。那么学校图书馆为何受冷落?这种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?为了弄清这个问题,本报记者在北京、山东..
来源:中国中学生报 不久前,本报记者在山西太原市某中学采访时,发现放学后该校旁边的小书店生意红火。一名初二同学告诉记者她经常来买书,而学校图书馆却几乎不去。那么学校图书馆为何受冷落?这种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?为了弄清这个问题,本报记者在北京、山东、贵州等地就学校图书馆使用情况做了一系列的调查。学生:冷落图书馆,原因各不同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,学校图书馆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。调查问卷的结果中,有94.3%的学生所在学校设有图书馆,但其中30.3%的学生从未借过书。问到原因,大家说法各有不同。 “书的种类太少了!”安徽巢湖市高一女生于思妤这样告诉记者,“学校的书一般都是名著和习题册之类的,或者是过时的杂志和报纸,真正符合我们口味的书很少,像青春小说这样的书根本没有。”在调查中,“图书种类少”和“图书内容过于陈旧”是学生不愿意去图书馆的最主要原因,分别占到所有原因的25%。而对于北京平谷区初二学生余洁来说,“找书不方便”则成了她不愿去学校图书馆的主要原因。她告诉记者:“我们学校的书不是分类放置的,想看什么书到了里边常常找不着,还不如我们去书店自己买。”除此之外,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“学习紧,没有时间读课外书”这一原因。在北京朝阳区某中学读高二的陈扬说:“我们中午11点50下课,12点20左右吃完饭,之后会休息一下,保证下午有精神。然后1点20就上课了。下午放学也直接回家写作业,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看书。而且我也不太喜欢看字多的书,平时也就看看笑话。”相比之下,北京朝阳区初三学生徐一然则属于“喜欢读书,尤其喜欢读名著”这一类的,但她对学校图书馆也并不“感冒”。“那儿只能借两周,我看不完,所以有时会让妈妈到首都图书馆帮我借,那里可以借一个月。”任课老师:借书不能强制,老师借书也不多 针对目前学生对学校图书馆利用甚少的情况,记者也采访了几位任课老师。山东胶南市教语文的宋芝文老师说:“现在社会大环境都很浮躁,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读书。假期的时候我会要求他们读一些,但这也都属于个人爱好。况且现在有升学的压力,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看课外书,还会把书藏起来。”浙江苍南县龙港第二高级中学的陈良卓老师告诉记者:“现在学生只要有课余时间,几乎都被网络所吸引,网络上的内容十分丰富,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,所以看书的人自然就少了。”北京朝阳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语文老师说,她在判学生作文时,经常会看到一些“让人莫名其妙的、含义隐晦的句子”。“这些都是学生从现在的青春小说里学来的,有的写文章一句话就是一段,跟上网聊天似的。”问到学校图书馆的使用情况时,她说:“其实我们老师平时也不怎么去,毕竟书太旧了,藏书也少。学生有时间倒是希望他们能多参加参加体育活动。”图书馆负责老师:资金有影响,更新速度慢 胡老师,负责北京朝阳区某中学图书馆的日常工作,她向记者介绍了该校图书馆平时的利用情况。“我们学校图书馆的条件有限,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进馆借书,所以我们在每个班都设了两名图书管理员。他们先把班里同学要借的书登记下来,然后统一到图书馆里检索,借到后拿到班里的小书架上,过一段时间再来换。”问到同学们借阅最多的图书,胡老师说:“以科幻、言情和武侠小说为主,像《哈利波特》系列的;也有一些学生借军事纪实类的书,名著基本没人借。学生借书也有从众心理,随大溜儿,一个人来借一下子就能带动好几个。” 胡老师所在学校图书馆共有22类、6万余册图书,阅览室还有30多种杂志,但这些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。“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看成人类的图书,因为觉得自己是成人了,有时候在阅览室看到老师借的杂志他们还私下交头接耳。我们也希望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书,但是资金的确有限。学校都是按照教委的配标买书,这之外的书就要根据学校自身的能力了,有能力多买,没能力少买。” 中学图书馆不能物尽其用,除了其自身设置不完备的原因外,学生阅读习惯的转变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。在采访中,已经有一部分学生表示,希望学校能够增加电子阅览室,以满足他们上网的需要。中学图书馆该怎么用已经成了网络时代面临的一个新问题。
点击搜索与:相关的内容